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厦门华厦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厦门华厦学院录取规则:
五、录取原则
1.坚持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2.我校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及所在省(自治区)制定的录取政策和纪律。
3.在各省(自治区)划定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照各省(自治区)规定的投档方式进行调档。根据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原则上调档比例在各省(自治区)规定的调档比例内调档。
4.文理类录取规则
(1)对实行按专业志愿出档方式出档的省份,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即按文化总分排序,从高到低录取。
(2)对实行按院校志愿出档方式出档的省份,按照专业“志愿清”原则录取,即根据考生专业志愿,按文化总分从高到低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身体情况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安排专业。当考生成绩无法满足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根据考生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随机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满为止;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5.各专业男女生比例无任何限制。各专业招生时均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新生入学后,须进行身体健康复检,凡不符合录取要求或弄虚作假者,取消入学资格。
6.我校专业教学培养使用的外语语种为英语,没有口试要求。
7.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
学校面向全国部分省份招收非师范艺术类专业考生,考生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均需达到所在省美术类、设计类、音乐类、舞蹈类本科线,如生源不满的情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降分录取。
福建省艺术类实施“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投档后按综合分排序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时,按语文、外语、专业、综合、数学的顺序确定考生排序位次。
福建省艺术类考生综合分计算公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综合分 = 文化投档成绩×60%+专业省统考成绩×2.5×40%;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综合分 = 文化投档成绩×60%+专业省统考成绩×2.5×40%;
艺术教育专业(音乐方向与舞蹈方向) 综合分 = 文化投档成绩×20%+专业省统考成绩×2.5×80%
环境设计专业 综合分 = 文化投档成绩×60%+专业省统考成绩×2.5×40%
其他省(非福建省)艺术类录取模式、投档规则和投档比例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原则为准,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投档后按文化分排序择优录取;艺术教育专业投档后按照专业分排序择优录取 ,如需综合分计算的参照我校福建省艺术类考生综合分计算办法计算。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供应链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流工程(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制药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厦门华厦学院地处经济特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厦门,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第一所民办高校。学校于1993年由时任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等知名人士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创办,2001年成为福建省首批高职院校,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普通本科高校。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担当育人育才使命。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校训精神,遵循非营利性公益办学理念,坚定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以建成特色鲜明、有区域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根植厦门、面向福建、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落实教学中心地位,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学校设有环境与公共健康学院、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商务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体育教学部等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开设2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文、艺等学科门类,构建了新工科先行、文工结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约7500人。建有物流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教指委新文科建设首批试点专业、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省级本科高校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省级应用型学科;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评省级本科优秀特色教材,连续三届获评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近三年获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省教改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三学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850多人次。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均超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比超80%。拥有新世纪优秀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教指委委员、福建省教学名师等国家级及省级高层次人才,获评省级教学团队、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屡获奖项。
汇聚创新资源要素,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 ICT 等国家级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获批建设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与厦门市科技局共建应用技术研究院,与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建“福建省教育科研协同创新基地”,全力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和团队。近三年,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23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1100多万元;专利获得授权近200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报告200多份。2015年获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19年获福建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是福建省唯一连续两年(2019-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民办高校;在《2021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校科研竞争力、科研进步指数分别名列全国第37名和第19名。
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打造优质育人环境。学校占地面积近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现有实验(实训)室1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160多个;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馆藏纸质图书87万多册,电子图书折合353万多册。建有设施先进的智慧研讨型教学楼、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和室内外体育场馆,育人环境不断完善 。
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开放办学成效初显。学校坚持“向产业开放,向企业开放,向社会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校政企和校校企合作。学校提出“两个开拓”:一是开拓和企业结合、合作之路。设立“华厦——中兴通讯 ICT 产业学院”,引入企业工程师长期驻校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与近17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校内入驻企业近40家,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二是开拓和海外院校的交流合作之路。学校与美国伊利诺伊中心学院(ICC)共建“中国语言学院”,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开展教育合作;与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高校开展高层次合作交流活动;与台中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近 10 所台湾、香港院校,以及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等多个社会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加强文化传承创新,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党建名师工作室等五个名师工作室和福建省非公党建实训基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中,实现红色文化培根,夯实育人底色;建设公益校园文化品牌,引导师生以“华厦公益办学精神”作为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实现公益文化铸魂,深化育人本色;建设“绿色华厦”,全方位开展绿色教学、科研、服务及文化实践,实现绿色文化守正,塑造育人特色;建设“智慧华厦”,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能力水平认证”合作高校,构建数字素养教育体系,探索数字育人新范式,实现数字文化创新,赋能育人亮色。
三十年的办学实践,学校累计已培养逾3万名毕业生。近三年,超82%毕业生留闽就业,其中在厦就业者超53%,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学校本科录取率近100%,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教学质量与就业双保障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国务院内刊《国是咨询》曾刊文对学校“开拓与企业结合、合作,转变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的前瞻定位和20余年的持续实践给予肯定。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典型经验 。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2gaosan.com 【爱高三】皖ICP备18021724号-6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