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吉林师范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吉林师范大学录取规则:
1.投档比例与录取办法:
文史类、理工类:
在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严格按照各省、市、区规定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适当参考相关科目成绩。
体育类:
在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专业课成绩合格的考生中,以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按招生计划150%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艺术类:
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化课成绩在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线上且专业课成绩合格,先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以招生计划的150%比例调阅考生档案,再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音乐表演专业,文化课成绩在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线上且专业课成绩合格,在所在省投档的全部考生中,按专业课成绩录取。
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动画专业:文化课成绩在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线上且专业课成绩合格,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课成绩总分的60%+专业课成绩总分的100%。
专科专业,以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按招生计划120%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加试要求: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必须有外语口试成绩;报考体育类的考生必须有体育加试合格证;报考艺术类的考生必须有我校专业加试合格证(吉林省美术类,辽宁省美术类、音乐类考生承认省联考成绩),否则不予录取。
3.专业调剂:学校有权按照考生的专业志愿对考生进行专业调剂,专业级差为1—3分。内蒙古自治区按“专业志愿清”进行录取。在专业调剂一栏中,考生未填“同意(是)”或“不同意(否)”的,一律视为“不同意(否)”。
4.吉林省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书法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运动训练(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音乐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动画(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绘画(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民族学(本科) | 法学 | 民族学类 |
历史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环境科学(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地理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生物科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技术(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应用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德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西班牙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俄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朝鲜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编辑出版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新闻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教育学(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学生为一体,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现任党委书记王喜库,校长杨小天。
学校建有四平、长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舒适,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配套齐全。现有19个学院,1个教学部,4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99个实验室。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5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7.31亿元。图书馆藏书229.01万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697人,研究生3308人,中国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历生及交换留学生37人,专科生3324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621人,其中正高级213人,副高级478人;博士生导师74人,硕士生导师86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3人次,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4人次,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7人,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5人,吉林省主讲教授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6人,吉林省优秀教师8人,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吉林省教学新秀4人。学校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保持本科教学优势特色。现有61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院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立项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4个,省级本科高校应用型专业(群)校企合作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项目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5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立项课程4门,省级优秀课程67门;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教学训练基地3个,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省级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创新技术学院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吉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校8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3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72项。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吉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学校先后8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多次被授予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中国志愿者工作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发展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2021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13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项目院校”,先后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在我校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中文预科,学校设有汉语水平考试考点。自2021年以来,学校承办教育部“汉语桥”线上项目3次,近1000名外籍留学生报名参加我校设计的中国语言与文化课程。
学校科研事业发展迅速。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6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其中包括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年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收录1500余篇,CSSCI收录期刊论文173篇。出版学术著作92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0件,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4项。
学校对外交流活跃,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师生互派、学术交流、外专引智、留学生教育、汉语推广、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2011年来,通过各类项目选派教师赴国(境)外留学进修300余人次,选派学生通过联合培养、交流项目、文化体验、实习实践等形式赴海外交流学习1000余人次。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6个。
吉林师范大学秉承“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训精神,努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教师教育类专业毕业生以基础厚、能力强、潜力大、素质好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学生职业品格与专业技能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生成。毕业生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自1999年以来,学校连续4次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模范集体”。2009年,学校先后被吉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授予“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称号。2010年,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2015年,学校被授予“吉林省文明单位”称号。2019年,学校被授予“全省文明校园”称号。2022年,继续保留“吉林省文明校园”称号。展望未来,吉林师范大学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文化润校、开放活校、民生优校,抢抓机遇、乘势而为,阔步迈向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新征程,为实现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取更大胜利和荣光。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2gaosan.com 【爱高三】皖ICP备18021724号-6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